mesh 系列 Service Mesh概述

Servicemesh概述...

Posted by lichao modified on September 14, 2021

Service Mesh:微服务的网络通信基础设施,负责(系统内部的)服务间的通讯

第一个视角

起因

微服务提供的核心好处是:不同功能模块可以作为独立服务存在,独立的DB、缓存,服务之间通过约定的方式通信,大大地降低了耦合,可以各自单独运维管理,提供了资源和故障的隔离,提升了研发效率。

这种好处伴随着一个明显的代价:不同服务之间的异质化加剧,每个服务可以使用不同的编程语言编写,既是便利也是负担。

问题

当一个问题需要使用一个 Library/SDK 去解决的时候,势必因此遇到2个问题:

  1. 不同编程语言需要将问题重复解决一遍,过程中难免产生细微实现的差异,因为语言特性局限或者因为bug,维护的成本十分高。
  2. 由于不同服务可以独立运维部署,研发和发布的周期各不同,Library/SDK的版本分裂严重,依赖特定版本在全局推进的功能,推广速度十分缓慢。不同版本的兼容性维护存在风险,成本高昂。

会能够遭遇这个问题的组件包括但不限于:微服务/RPC框架、DB缓存类中间件的SDK(MySQL/redis等等)、风控SDK、AB Testing SDK

解决方案

这个问题来自微服务,也终结于微服务。首先面临这个问题最严重的是微服务框架。所以Service Mesh的架构应运而生,解决思路如下:

将Library移动到外部作为一个独立进程存在,主业务进程通过IPC跟新的进程通信。(进程间通信)

这个思路带来了如下变化:

  1. 独立进程因为独立存在,可以使用单一编程语言实现。(解决多语言问题)
  2. 独立进程因为独立存在,在IPC兼容的基础上,可以不侵入业务独立升级。(解决版本分裂问题)
  3. 旧有的SDK可以用于维持简单IPC方式的约定,可以变得十分轻量。或者SDK可以彻底消灭,仅提供简单约定或者通过劫持请求的方式透明迁移。(多语言问题的补充说明)

第二个视角

从边车模式到 Service Mesh

所谓边车模式( Sidecar pattern ),也译作挎斗模式,是分布式架构中云设计模式的一种。边车模式通过给应用服务加装一个“边车”来达到控制和逻辑的分离的目的。比如日志记录、监控、流量控制、服务注册、服务发现、服务限流、服务熔断等在业务服务中不需要实现的控制面功能,可以交给“边车”,业务服务只需要专注实现业务逻辑即可。

边车模式有效的分离了系统控制和业务逻辑,可以将所有的服务进行统一管理,让开发人员更专注于业务开发,显著的提升开发效率。而遵循这种模式进行实践从很早以前就开始了,开发人员一直试图将通用功能(如:流量控制、服务注册、服务发现、服务限流、服务熔断等)提取成一个标准化的 Sidecar ,通过 Sidecar 代理来与其他系统进行交互,这样可以大大简化业务开发和运维。而随着分布式架构和微服务被越来越多的公司和开发者接受并使用,这一需求日益凸显。

这就是 Service Mesh 服务网格诞生的契机,它是 CNCF(Cloud Native Computing Foundation,云原生基金会)目前主推的新一代微服务架构。 William Morgan 在 What’s a service mesh? And why do I need one?中解释了什么是 Service Mesh 。

Service Mesh 有如下几个特点:

  • 应用程序间通讯的中间层
  • 轻量级网络代理
  • 应用程序无感知
  • 解耦应用程序的重试/超时、监控、追踪和服务发现

Service Mesh 将底层那些难以控制的网络通讯统一管理,诸如:流量管控,丢包重试,访问控制等。而上层的应用层协议只需关心业务逻辑即可。Service Mesh 是一个用于处理服务间通信的基础设施层,它负责为构建复杂的云原生应用传递可靠的网络请求。

参考文献

Sidecar pattern

从边车模式到 Service Mesh

Do I Need a Service Mesh?